種肥套種玉米的地塊施用基肥比較困難,可以采取施用種肥的辦法來解決養分供應的難題。可用少量農家肥(腐熟的)作種肥或用尿素作種肥,但須做到種、肥隔離,以防傷苗。尿素每畝用3~4公斤為宜。追肥追肥的時期、次數和數量,要根據玉米的生長情況、需肥時期、生育期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。磷、鉀肥肥效較長,玉米前期需求量較大,作基肥或苗肥一次施入即可,每畝施磷肥25~35公斤、鉀肥10~15公斤。氮肥氮肥的追施可采用輕追苗肥、重追穗肥、補追粒肥的三步追肥法:苗肥占總追肥量的30%,在定苗至拔節期追施,有壯苗、促苗、壯稈的作用;穗肥約占總追肥量的50%,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用,可使果穗穗大粒多;粒肥占總追肥量的20%,在抽雄到開花期施用,保證玉米生長后期的養分供應,延長綠葉功能期。
誤區一:基肥不足追肥代 用優品農肥做基肥,能增加土壤有機質和土壤團粒結構,為玉米的生長發育提供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元素。而化肥就不具備這個優點。“基肥不足追(化)肥代”,只能使土地越種越瘦,越種越板結。
誤區二:有肥就追,有水就澆 在拔節前的苗期,如不根據天旱程度、墑情好環、苗子強弱等實際情況進行追肥、澆水,往往使地上部的幼苗徒長,地下部的根系難以深扎,使幼苗失去蹲苗鍛煉的機會,給以后植株倒伏埋下隱患。在灌漿期過量的追肥澆水,既加大投資,又浪費肥料,還會造成玉米貪青晚熟,遭受霜凍的不良后果。
誤區三:肥多水大多打糧 肥多水大固然是玉米獲得高產的先決條件。但使用不當,也只是有害而無利。春播玉米從拔節期開始,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同時并進,孕穗到抽穗達到盛期,開花到灌漿期又轉向以生殖生長為主。孕穗到灌漿期是需水肥較多的時期,栽培上要實行“三追肥,三澆水,三中耕”。在拔節開始后進行一次穴追肥,并適時中耕。在孕穗開始后進行二次追肥,并中耕。在灌漿時進行三次穴追肥,這三次追肥總量以不超過30公斤為宜。各次追肥量可掌握前輕中重后輕的原則:拔節期為施肥總量的30%,孕穗期為施肥總量的60%,灌漿期為施肥總量的10%。追肥以尿素為宜。
誤區四:重視氮磷鉀,輕視微肥 微肥對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影響很大,就拿鋅肥來說,玉米對它的反應很敏感。有試驗表明:玉米施用鋅肥,穗粒數可增加50~80粒,千粒重可增加15~30克,禿尖率減少50%左右,每畝增產8%~15%。
誤區五:抽穗后用不著追肥、中耕 玉米抽穗后,有不少地塊由于基肥施用不足或質量不高,追肥效力又已耗盡,土壤中的營養已經滿足不了玉米的生長需要。這就急需酌施一些速效性的氮磷肥,以防早衰,促進灌漿和籽粒飽滿,提高千粒重。這次“攻籽肥”要早施,穴施,適量施。要改變那種“立了秋掛鋤鉤,消消閑閑等秋收”的舊做法,要淺鋤,勤鋤,經常保持活地皮。
- 上一篇:
- 有機肥圓盤造粒機適應范圍及造粒機特點
- 下一篇:
- 肥料混施五不混原則